大和圩油茶模式:大学老师回乡种油茶 创造更大经济效益
2019-10-15 19:40:31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新湖南客户端 | 编辑:徐霞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2936

      耒阳市融媒体中心讯(记者 欧阳正平 曾志明 王斌)耒阳市大和圩乡瑶洞村是一个耒阳、衡南、常宁三县市交界的地方,这里紧靠湘江支流舂陵江,风光别致。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当老师的刘艳辉四年前毅然来到这里种植油茶,成为耒阳千千万万种植油茶队伍中的一员。作为知识型人才,刘艳辉有眼光,有魄力,他投资一千多万元种植的一千多亩油茶树,不仅管理得比别人的油茶树更好,而且带动当地100多名贫困户脱贫致富。他也荣幸地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。

  出生于1986年的刘艳辉毕业于湖南商学院,随后进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当老师,作为深圳排行第二的高校,刘艳辉年收入虽不是很高,但养家糊口却绰绰有余。很多人觉得他的人生轨迹应该是立足深圳,在教育系统干出一番业绩。然而,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刘艳辉却选择了回归故乡,他先是在城里从事文化产业,在积累一定资金后,便着手实施梦寐已久的回报乡亲举措。

 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和圩人,他深知家乡大部分是紫色页岩地区,土质瘠薄,林木难以生长,被称为 “三难地”、“红色沙漠”。为了改善生态环境、发展产业,刘艳辉通过自己查找资料,实地查看,在瑶洞村河边选定了土质适宜、地势平缓的荒山作为造林基地,这原是村里各组的老油茶林,后因无人管理,几次火灾后成了茅草丛生的荒山,刘艳辉看到这里土质较好,咨询林业部门后得知适宜发展油茶。刘艳辉便一家一户找各组农户做工作,当即承包山地1000多亩,并注册了耒阳市森辉园林种植专业合作社,开始了他的油茶产业发展之路。

  秋天,记者走进刘艳辉的油茶基地,绿油油的油茶树长势旺盛,高矮、大小匀称,行距标准、整齐划一,极具美感,一条砂石机耕道沿山而上,贯穿林中。漫步其中,徐徐河风吹来,让人心旷神怡。“标准化管理、机械化作业、园林式发展”,这是刘艳辉从创业之初拥有就有的理念,他一开始便着眼长期发展,请林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认真规划,学习油茶高产栽培技术。2015年开始油茶造林,造林中用挖机清荒整地,严格按技术要求打穴栽植,基肥全部使用有机肥,因地势平缓,他还创造性的用旋耕机进行除草、松土,不用除草剂、不用化肥,坚持生态绿色种植,每年根据树势进行施肥、修剪,通过三年的精心管护,第一期540亩新造油茶林去年已挂果,产茶油400多公斤。有了经验后,这两年又在周边大力发展油茶造林,总面积已达1000余亩,着力打造油茶高产示范基地。

 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,放弃安逸轻松的工作,回到家乡发展农业产业,刘艳辉是带着浓浓的爱乡情怀来创业的,他想用自己的知识、见识,用自己的努力、执着,来带动家乡发展,带领乡亲致富,造福乡里。他成立耒阳市森辉园林种植专业合作社、大和圩乡养殖协会,为村民提供技术和服务,采用合作社+农户的模式带领村民发展油茶产业、养殖业,如今在他的油茶基地里长期聘请了10多名贫困户成立专业种植队,通过种植、养殖业带动数十户贫困户100余贫困人员脱贫致富,为当地百姓解决就业,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致富路。

  刘艳辉告诉记者,油茶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,也是今后耒阳农业的支柱产业,但如何做大油茶产业,这也是一篇大文章。他认为,不能停留在传统固化思维中,应该努力创新让油茶产业向更深更精目标迈进,深就是深入挖掘油茶种植潜力,让耒阳油茶种植面积更多,精就是要让油茶产品精加工,创造更大经济效益。刘艳辉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,他不仅将一千多亩油茶打造成技术含量很高的标准油茶林,而且挂果率早于其他地方的油茶,丰产期也可提前二三年,单单油茶果产生的效益,就高出传统油茶的三分之一以上。加上以后实施油茶产品精加工策略,刘艳辉油茶树创造的价值,将高于普通油茶一倍以上,他计划将自己的经济总结再推广,造福更多的耒阳人。

  作为耒阳市森辉园林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老板,刘艳辉不仅对种植油茶有一套标新立异的管理方法,而且他充分利用这片油茶林,打造耒阳民俗休闲文化,实行观光、旅游、休闲、种植、餐饮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种植企业,成为带动耒阳乡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企业,同时也做成靓点工程,真正造福千家万户,回报乡亲,造福耒阳。

责编:徐霞

来源:新湖南客户端

要闻
综合
专题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